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文建斌
年內契合穩(wěn)健理財需求的“固收+”產品站上風口,而長城基金多元資產投資部總經理馬強已在這一領域深耕多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馬強管理的長城新優(yōu)選混合連續(xù)18個季度實現(xiàn)正收益,是行業(yè)同類偏債混合基金中連續(xù)正收益時間最長的產品,該基金也在今年第15屆證券時報明星基金獎評選中,獲得了全市場唯一的“三年持續(xù)回報保守配置混合型明星基金”獎。
12月28日,馬強擬任基金經理的長城優(yōu)選回報六個月持有期混合基金開始發(fā)行,該產品股票倉位上限為50%,是長城基金發(fā)力“固收+”的又一舉措。展望明年市場,馬強表示,債市或將在明年上半年迎來拐點,股市整體風格將會發(fā)生變化,需要適度調低預期。在此背景下,“固收+”產品較2020年具有更多機會。
堅持絕對收益策略
馬強有8年證券從業(yè)經驗,此前曾在銀行從事過多年的財富管理工作,他坦言這段經歷讓他對于客戶理財需求和大類資產配置有著更為深刻的洞察和敏銳度,在管理基金時注重增強客戶的持有體驗。在具體投資上,他堅持“向下控回撤,向上捕彈性”的絕對收益策略,關注最大回撤和年化收益這兩個核心指標,追求產品在控制回撤的情況下還能有良好的業(yè)績表現(xiàn)。
談及控制回撤,馬強非常看重投資標的流動性,并把股票日均成交金額、債券的評級作為重要的考量指標。他認為,流動性不僅能保證基金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能夠迅速調整組合結構,更重要的是提高策略容量規(guī)模的保障。Wind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今年12月24日,長城新優(yōu)選混合自成立以來年化平均收益為7%,而歷史最大回撤僅為1.82%,表現(xiàn)非常穩(wěn)健。
馬強擅長在債股輪動中把握投資機會,對于如何向上捕捉彈性,他認為核心在于提升對市場判斷的準確性。對于潛在的機會,需要多維度觀察,多角度交叉驗證,產品的收益來源主要來自大類資產配置、行業(yè)配置、個股選擇、債券投資等。
對于追求絕對收益的產品而言,容錯率更低,因此,馬強特別強調投資紀律的重要性。他認為,投資紀律滲透在投資方法、市場研究、投資判斷等各個方面,并反映在最終結果當中。
明年“固收+”機會更多
談及后市,馬強認為,就債券市場而言,從5月至今,經過調整,對于絕對收益策略而言已具備一定的配置吸引力。但站在當前時點,短期內債市并不會有特別明顯的風險或機會,趨勢性機會仍需等待,在經濟反彈過程中對于通脹的預期上升或明年財政赤字目標較高帶來供給方面的壓力,都有可能成為引發(fā)債市調整的潛在因素。
“債市真正的機會到來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PPI見到拐點,或社融增速見到拐點,屆時確定性相對來說更高。如果市場都這么預期的話,也有可能一季度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機會。”馬強說。
對于股市,馬強認為,后市整體風格將迎來調整,應適度降低整體收益預期。“從貨幣政策角度看,2021年的貨幣政策總體格局可能是中性偏緊,但現(xiàn)在不必過分擔憂收縮節(jié)奏。”他說。
在行業(yè)和個股的選擇上,馬強傾向基于行業(yè)景氣度來選擇子行業(yè),根據(jù)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來選擇個股。在具體賽道上,馬強看好食品飲料、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賽道;從順周期的角度看,主要是工程機械、有色、建材、銀行、保險、券商等。
馬強認為,相較于傳統(tǒng)固收產品而言,“固收+”未來的收益彈性、空間、想象力、策略適應性和拓展性都更強。在市場普遍降低對明年股票預期收益率,且明年債券確定性機會比今年要高的情況下,2021年“固收+”產品可能迎來更多發(fā)展機會。
在“固收+”產品的未來布局上,馬強表示,關注兩個維度,一是最大回撤,二是年化收益,希望所有產品的年化收益底線是回撤的2倍以上,并根據(jù)不同的最大回撤區(qū)間,布局不同的產品。
一位“中浪”基金經理的攻守道——訪常春藤資產合伙人石海慧2020-12-28 06:27
紅土創(chuàng)新基金朱然:看好科技與新能源投資機會2020-12-28 06:27
基本面向好 公募看好結構性機會2020-12-23 06:17
| 11:33 | 天準科技舉辦二十周年峰會 聚焦AI... |
| 11:32 | 消費升級疊加監(jiān)管趨嚴 家庭護理行... |
| 11:10 | 國資出手,面板龍頭漲停! |
| 09:12 | 華東醫(yī)藥三重激動劑DR10624亮相AHA... |
| 23:48 | 逐浪全球 吉利何以造就“中國汽車... |
| 23:48 |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 體育賽事... |
| 23:48 | 電競“錢”景 不止賽事 |
| 23:48 | 多只基金放開大額申購限制 吸引資... |
| 23:48 | 基金主動“限高”規(guī)模以維護運行穩(wěn)... |
| 23:48 | AI+投顧:把“專屬理財師”裝進手... |
| 23:48 | 156家險企最新償付能力掃描:4家保... |
| 23:48 | 券商業(yè)績說明會透露投行及國際業(yè)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