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見習記者 郭冀川
全面實行股票發(fā)行注冊制,是2022年資本市場改革發(fā)展的“重頭戲”,而信息披露是注冊制的核心。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泰金融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馮藝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要充分發(fā)揮中介機構獨立審計作用,他在提案中建議財政部、中注協(xié)主導,建立長效機制,充分發(fā)揮會計中介機構的獨立審計作用,嚴格執(zhí)行會計審計方面的相關規(guī)定,督促上市公司規(guī)范運作,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
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注冊制下,中介機構責任加大,壓實其“看門人”職責,有助于維護資本市場的“三公”原則,確保信披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監(jiān)管需要對協(xié)助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中介機構進行重罰,同時鼓勵中介機構發(fā)揮“吹哨人”功能,并給予相應的保護和獎勵。
建議細化落實職責且終身追責
證券公司、資產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證券市場中介機構,他們往往被稱為上市公司的“看門人”,因為其既要為上市公司提供專業(yè)的服務,又要對上市公司起到監(jiān)督作用。新證券法明確了壓實證券服務機構“看門人”的法律職責,進一步提高了證券市場中介機構未履行勤勉盡責義務的違法處罰力度。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記者表示,全市場實現注冊制的前提是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更加嚴格的管理制度,新證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提高了證券違法犯罪成本,產生了極好的威懾效果,也讓證券市場中介機構更加正視自己的職責,他們不是上市公司的服務公司,而是證券市場的“看門人”。
董登新說:“在企業(yè)IPO過程中,保薦機構不僅要把符合條件的企業(yè)推薦上市,還要對企業(yè)的資質、上市文件的準確完整等負有保證責任,是第一守門人。資產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在為企業(yè)提供專業(yè)的咨詢同時,也是企業(yè)的監(jiān)督者,有職責監(jiān)督企業(yè)的行為規(guī)范。為了保障全面實行注冊制,建議盡可能細化落實證券市場中介機構職責,并且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要終身追責。”
從現行情況看,部分證券違法違規(guī)行為與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有關,因此壓實其“看門人”職責,有助于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盤和林對記者表示,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中介機構應該對上市公司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提供適當的擔保,并對上市公司提升信息質量給予必要的建議,促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
“應該強調中介機構的連帶擔保責任,當中介機構對信息進行‘擔保’的時候,如果信息出現‘擔保’范圍內的問題,應該給予處罰,甚至可以考慮在投資人集體訴訟方面,提升中介機構的連帶賠償責任。”盤和林說。
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虛假陳述司法解釋新規(guī),保薦承銷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過錯認定及免責抗辯理由進行了較為具體的規(guī)定。
雖然證券市場中介機構面臨嚴峻的執(zhí)業(yè)考驗,但隨著全面實行股票發(fā)行注冊制即將到來,其也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盤和林指出,當前市場對信息披露質量的要求逐步提升,這也說明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的價值也在提升,其地位和重要性不斷突出,更加專業(yè)的機構脫穎而出。
鼓勵主動舉報并給予保護與獎勵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記者表示,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的責權平衡很重要,通過合理的制度建設,可以讓遵守規(guī)定的人員獲得更高獎勵,而違法行為遭遇更嚴厲的處罰,進而保障“看門人”隊伍的質量。
中介機構對上市公司更為了解,鼓勵其第一時間發(fā)出“預警”非常重要。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胡繼曄對記者表示,在處罰力度日益嚴格的情況下,也要相應為證券市場中介機構提供一個“吹哨人”保護機制,鼓勵他們能夠勇于揭發(fā)問題,對違法違規(guī)舉報人予以特殊的保護和獎勵。
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宏皓也對記者表示,國內現行的法律制度威懾力度依然略顯不足。因此在加強對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的規(guī)范和處罰同時,也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鼓勵其主動舉報違法違規(guī)行為,履行自己的義務,不逃避自己的法律職責。
(編輯 張明富 上官夢露)
13:01 | 廣和通港股IPO獲中國證監(jiān)會備案 |
12:44 | 海外礦山智能化需求旺盛 山河智能... |
12:44 | 擴大越南產能布局 健盛集團擬1.8億... |
11:04 | “金融教育宣傳周”正在開展 易方... |
23:58 | A股上市公司半年度分紅密集落地 |
23:58 | 上海向全球輔助駕駛領先城市邁進 |
23:58 | 阿里巴巴“重返3萬億”背后的中國... |
23:58 | 美聯(lián)儲降息推動資金流向新興市場 ... |
23:58 | 房企拿地聚焦優(yōu)質地塊 重點區(qū)域土... |
23:58 | 美聯(lián)儲降息為我國貨幣政策提供更大... |
23:58 | 投資者要練就“火眼金睛”識科創(chuàng) |
23:58 | 國際資本加倉中國資產 科技與創(chuàng)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