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2024年,人身險公司銀保渠道業(yè)務遭遇了挑戰(zhàn)。
記者近日從業(yè)內獲得的同業(yè)數據顯示,去年,納入統(tǒng)計的75家人身險公司銀保渠道新單保費收入約7289億元,同比下降22%。其中,新單期繳保費約3586.7億元,同比下降13%;新單躉繳保費約3702.3億元,同比下降28.3%。
業(yè)內人士認為,在實施“報行合一”(保險公司必須嚴格執(zhí)行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和取消“一對三”(商業(yè)銀行每個網點在同一會計年度內只能與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開展保險代理業(yè)務合作)的背景之下,短期內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同比下降,同時,不同險企的銀保策略和同比增長情況分化較大。
三方面因素影響
銀保渠道是人身險公司的重要業(yè)務渠道之一,長期以來以其廣泛的客戶觸達能力和高效的銷售模式受到青睞。不過,近年來,隨著監(jiān)管政策的調整和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銀保渠道的業(yè)務規(guī)模出現了較大波動。自2023年9月份開始,銀保渠道開始全面實施“報行合一”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旨在規(guī)范市場秩序,減少惡性競爭,但也對銀保渠道的短期業(yè)績帶來了一定壓力。
2024年是“報行合一”政策實施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從同業(yè)交流數據來看,24家險企銀保渠道新單保費實現正增長,占比約32%;50家下跌,1家持平。按銀保渠道新單保費收入金額排名,最高達495.57億元,超過200億元的險企共有12家。同比來看,去年這12家險企銀保新單保費收入全部下降,最高降幅達41%,最低為3%。
中華聯合保險集團有限公司研究所首席保險研究員邱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銀保新單保費整體同比明顯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受“報行合一”政策影響,銀保渠道的傭金費率大幅下降,削弱了銀行渠道的銷售動力;二是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進而影響到銀保渠道保費收入;三是消費者行為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保渠道保費收入。
險企間呈分化狀態(tài)
雖然去年銀保渠道業(yè)務整體下降超兩成,但不同險企間呈分化狀態(tài)。9家險企銀保新單保費收入同比增幅超過100%,不過多數險企銀保收入絕對額并不高,最高的為114億元,最低的為1734萬元。還有9家險企銀保新單保費收入同比增幅在27%到83%之間。
同時,在銀保渠道整體新單保費下降的背景下,新單期繳保費同比降幅較小,為13%;新單躉繳保費同比降幅較大,為28.3%。業(yè)內人士認為,這表明險企在銀保業(yè)務方面,正在逐步向長期期繳業(yè)務轉型,以提升業(yè)務的可持續(xù)性和價值貢獻。
邱劍認為,去年5月份,監(jiān)管機構取消了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數量限制,增加了中小險企開拓銀保渠道的機遇,同時提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部分中小險企資源整合能力強、產品符合市場需求,同時與銀行的合作模式更加靈活,因此,市場競爭優(yōu)勢凸顯出來,同比增速超過行業(yè)整體增速。此外,部分險企上一年的銀保收入基數較小,也使其去年銀保收入同比增幅較高。
還有一家銀行系險企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分析稱,自從銀保渠道落地“報行合一”政策以來,渠道費用水平明顯下降,降本增效成果顯著。銀保渠道從原來的規(guī)模貢獻渠道向價值貢獻渠道過渡,部分險企的理念也發(fā)生了變化,重新審視銀保渠道的定位和價值,并紛紛加大經營力度。
邱劍也表示,在“報行合一”和取消銀保合作數量限制的政策疊加影響下,銀保市場正在發(fā)生變化。首先,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更多地轉向了產品和服務質量,而不是價格競爭,減少了價格戰(zhàn)和資源浪費,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從長遠來看,有助于推動整個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和可持續(xù)性。
其次,銀行在選擇合作險企時更加靈活,能夠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保險產品,助力打造金融超市,這也促使險企提升市場競爭力,更加注重產品和服務創(chuàng)新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對于中小險企而言,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銀行合作,觸達更多網點,提高了產品的可及性和可得性。
邱劍認為,未來銀保渠道要實現良好發(fā)展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探索,包括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優(yōu)化保險產品結構、構建客戶至上的服務體系、培養(yǎng)專業(yè)隊伍強化銷售能力,以及加強數字化建設等。
21:58 | 2025年美國心臟協會科學年會前瞻:... |
21:57 | 格力博:選舉職工代表董事 |
21:57 | 新瀚新材:選舉職工代表董事 |
21:57 | 華瑞股份:選舉職工代表董事 |
21:57 | 華鵬飛:聘任內部審計負責人 |
21:57 | 健盛集團:公司完成了本次回購 |
21:57 | 中銀證券:公司董事辭任 |
21:57 | 泰永長征:選舉第四屆董事會職工代... |
21:57 | 泰達股份:公司無逾期債務對應的擔... |
21:57 | 邁普醫(yī)學:關于醫(yī)療器械進入臨床試... |
21:56 | 杭州高新: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
21:56 | 姚振華及寶能集團等被恢復執(zhí)行33.2...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