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
習近平
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

2024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攝
——各民族血脈相融,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根基。各民族共同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有著千絲萬縷的血緣親緣關系,逐漸形成血脈相融、骨肉相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體、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歷史充分證明,中華民族是各民族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果,各民族只有不斷團結融合、自覺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華民族締造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內生動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秉持“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統(tǒng)看作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自秦統(tǒng)一中國后,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都始終堅持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歷史充分證明,我們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也必須由各民族共同維護、鞏固和發(fā)展。

2025年9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烏魯木齊親切接見新疆各族各界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
——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華民族鑄就多元一體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兼收并蓄,逐漸超越地域鄉(xiāng)土、血緣世系、宗教信仰,匯聚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歷史充分證明,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必須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增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
——各民族經濟相依,是中華民族構建統(tǒng)一經濟體的強大力量。我國疆域遼闊,各地區(qū)資源稟賦各有特點,經濟互補性強、依存度高。各民族始終保持互通有無、互利共贏的經濟聯(lián)系,有力增強了國家整體實力,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fā)展。歷史充分證明,各地區(qū)各民族只有不斷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加強經濟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動國家經濟繁榮、更好實現(xiàn)自身經濟發(fā)展。
——各民族情感相親,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堅強紐帶。和諧共處、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始終是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各民族親密無間的兄弟情誼留下了許多歷史佳話。特別是在抵御外侮、防止分裂、維護統(tǒng)一的進程中,各族人民空前團結、同仇敵愾,書寫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偉大史詩。歷史充分證明,情感上相互親近是形成和發(fā)展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堅強紐帶,各族人民都要倍加珍惜、不斷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人心基礎。
總之,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所孕育的偉大祖國、偉大民族,永遠是全體中華兒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這片遼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個共同家園,就是中國;都有一個共同身份,就是中華民族;都有一個共同名字,就是中國人;都有一個共同夢想,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講話的一部分。
| 23:48 | 逐浪全球 吉利何以造就“中國汽車... |
| 23:48 |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 體育賽事... |
| 23:48 | 電競“錢”景 不止賽事 |
| 23:48 | 多只基金放開大額申購限制 吸引資... |
| 23:48 | 基金主動“限高”規(guī)模以維護運行穩(wěn)... |
| 23:48 | AI+投顧:把“專屬理財師”裝進手... |
| 23:48 | 156家險企最新償付能力掃描:4家保... |
| 23:48 | 券商業(yè)績說明會透露投行及國際業(yè)務... |
| 23:47 | 磷酸鐵鋰市場產銷兩旺:頭部廠商訂... |
| 23:47 | 六氟磷酸鋰站上12萬元/噸 產業(yè)鏈迎... |
| 23:47 | 交通銀行承辦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 |
| 23:47 | 從超萬億元化債看房地產新生之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wǎng)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wǎng)站電話:010-83251800 網(wǎng)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