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5月30日,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發(fā)布的《新能源市場長期展望:中國》顯示,中國可在2050年實現凈零能源排放的同時更加有力地保障能源安全。這也意味著到2050年,中國能源系統至少存在243萬億元的投資機會。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但也仍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因此也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分析表明最大限度地部署光伏和風電,再配合上一定的新建儲能、核電以及用于火電廠的碳捕集與封存(CCS)設施,是中國以最低成本實現電力供應脫碳的方式。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凈零轉型情景(NZS)描繪了中國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同時又保證全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的路徑。在該情景中,風電、光伏的累計裝機容量到2050年超過67億千瓦,相比2022年的8億千瓦實現大幅飛躍。到2050年,中國的凈零情景需要3.5億千瓦的核電裝機容量,同樣大幅高于2022年的5700萬千瓦。
彭博新能源財經凈零轉型情景中,中國年用電量到2050年將超過17萬億千瓦時,是當前水平的逾兩倍。用電量的增長主要源于經濟發(fā)展以及交通運輸、建筑和工業(yè)領域電氣化加速。到2050年,大多數發(fā)電量來自風電和光伏發(fā)電,兩者占據凈零轉型情景中屆時發(fā)電量的75%;核電貢獻了14%的發(fā)電量;剩余部分主要由配建CCS技術的燃煤電廠來滿足。
中國在能源轉型投資方面已占據全球領先地位。2022年投資額達到3.5萬億元人民幣,約占全球整體投資額的一半。為了能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中國需要在2025至2030年間將投資額提升兩倍至年均10.7萬億元人民幣。在2030年后,得益于技術成本不斷下降,所需投資水平也將逐漸回落。
在凈零轉型情景中,中國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消費量分別于2023年、2024年和2029年達峰。到2050年,石油消費量比2022年水平低60%,剩余消費量主要用作原料而非燃料。2050年,天然氣消費量比2022年水平低73%。油氣消費量大幅下降,主要受到道路交通運輸和工業(yè)電氣化的推動,這顯著降低了中國對進口燃料的依賴,提升了中國的能源安全水平。
清潔氫在直接電氣化不可行或成本太高的領域脫碳過程中發(fā)揮了作用。在凈零轉型情景中,中國的年度氫消費量從2021年約2500萬噸增至2050年的1.1億噸。這一增長的最大推動因素是鋼鐵行業(yè)脫碳。電力行業(yè)在2050年的氫消費量為500萬噸,主要用于備用電源。航運領域的氫應用始于21世紀30年代后期,主要以氨和甲醇等衍生燃料的形式,其年消費量在2050年將達到500萬噸。
電網是實現凈零排放的關鍵部分。中國需要確保正在開展的電力市場改革及電網投資計劃能夠加速可再生能源裝機的新建和并網。中國目前的特高壓(UHV)線路仍然需要將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與燃煤電廠發(fā)電打捆外送。未來需要提升外送電量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同時積極尋求減少煤電排放的途徑。中國也需要為重工業(yè)脫碳提供更多支持,如清潔氫、CCS和先進核能。
彭博新能源財經中國研究主管寇楠楠博士表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和應用方面已經領先全球。中國目前需要加速對清潔氫、CCS和先進核能等早期技術的支持,以確保這些技術可以適時地商業(yè)化。”
(編輯 何帆)
長江商學院:5月份中國企業(yè)經營狀況指數仍保持在50以上2023-05-30 14:00
李云澤:著力構建中國特色金融監(jiān)管體系2023-05-30 11:10
資產評估行業(yè)提供基礎保障 助力資本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2023-05-30 00:39
國家外匯管理局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2023-05-29 14:26
推動踐行ESG理念 首份《中國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yè)ESG藍皮書》發(fā)布2023-05-28 17:03
| 22:01 | 興通股份:關于非獨立董事辭職暨選... |
| 22:01 | 星云股份:聘任張孝仲先生為公司副... |
| 22:01 | 益佰制藥:公司獨立董事變動 |
| 22:01 | 益佰制藥:選舉職工代表董事 |
| 22:00 | 銀星能源:董事會完成換屆選舉 |
| 22:00 | 永太科技:關于股價異常波動的公告 |
| 22:00 | 宇邦新材:關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 |
| 22:00 | 宇邦新材:關于更換持續(xù)督導保薦代... |
| 22:00 | 元道通信:關于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解... |
| 22:00 | 兆豐股份: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并換發(fā)... |
| 22:00 | 直真科技:關于新增融資租賃業(yè)務額... |
| 22:00 | 中國銀行:關于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胡展...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