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明山
有閑錢該如何理財?不少投資者可能會想到收益較為穩(wěn)定的貨幣基金,但今年以來,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不容樂觀。以“天弘余額寶”為例,近日其七日年化收益率僅有2.256%,也就是說,1.5萬元的本金,一天收益才僅有9毛多,這一收益水平也創(chuàng)出歷史新低。
曾經風光無限的“寶寶類”貨幣基金為什么會一直走低?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又該轉投哪些更有競爭力的理財產品來實現資產的有效增值?
貨基收益率與規(guī)模雙雙下滑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納入統(tǒng)計的661只貨幣基金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僅有2.33%,平均萬份基金單位收益更是僅有0.65元,而去年同期,這兩個指標的數據分別為3.5%和0.94元,對比來看,現如今貨幣基金的收益率確實已大不如去年。
據悉,貨幣基金主要投資現金、銀行協(xié)議存款等資產,其收益受貨幣市場利率走勢影響明顯。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以來,央行投放了大量資金,市場整體流動性保持充足導致短期利率下行,是貨幣基金收益降低的主要原因。
騰訊理財通首席FICC分析師鄧彥也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都面臨下行壓力,全球央行幾乎均處于或即將處于降息通道刺激經濟增長,同樣,中國也面臨著利率中樞逐步往下走的情況,這使得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的主要投資標的,如銀行存款存單、短融債券、逆回購等收益下行,這一情況在中長期內可能是一個持續(xù)的趨勢。
貨幣基金收益率的屢刷新低,帶來的最直接結果是客戶的流失,再加上監(jiān)管趨嚴、基金公司對貨幣基金的重視度降低,三重原因導致了貨幣基金規(guī)模的萎縮。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貨幣基金資產凈值從2018年底的7.59萬億元減少到7.23萬億元,下降了4.69%。
近期以來,同屬固收類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情況也不盡如人意,且投資門檻較高、封閉周期較長。鄧彥表示,在目前的理財環(huán)境下若想提高收益,投資者需要調整資產配置結構,像過去那樣簡單買貨基、買銀行理財,可能會發(fā)現收益還追不上物價的上漲,實現不了財富的保值。
理財市場不乏“績優(yōu)生”
雖然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已無法為投資者帶來理想收益,但理財市場上依然存在不少“績優(yōu)”產品,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實現財富增值。綜合市場行情以及多位理財專家意見來看,目前有三大類理財產品值得投資者關注。
第一類是保險類理財產品,其是由保險公司發(fā)行、承保或管理的產品類型,投資范圍廣,收益穩(wěn)健,期限豐富,近年來成為不少謹慎型投資者的一大選擇。憑借在安全性及收益方面的優(yōu)勢,保險類理財產品備受投資者歡迎,從各大平臺的銷售情況來看,收益相對較高的一些產品,開售沒多久便被搶購一空。
第二類是短債基金,因為穩(wěn)健、靈活且收益率相比貨幣基金較高,短債基金在2018年就已經成為理財市場的“搶手貨”。自去年資管新規(guī)落地后,理財產品打破剛兌,貨幣基金所受監(jiān)管日趨嚴格,這些因素均為短債基金發(fā)展提供了空間,短債基金也逐漸成為基金公司爭相布局的“新寵”。今年以來,新發(fā)行的短債基金數量高達81只,占基金發(fā)行總數近兩成,可見其火熱程度。
第三類是指數基金。確實,指數基金由于具有費率低、透明度高、流動性好等特點,近兩年來得到市場的廣泛接受,在國內發(fā)展迅速。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股票指數型基金規(guī)模為8099.16億元,比2018年底增加了1961.9億元,增幅達到32%。在主動股票、混合、債券基金等各大類型中,指數基金規(guī)模增幅最大。
鄧彥坦言,投資指數基金最核心的是投資其底層資產,本質上是投資者對于其所跟蹤的指數的看法。因此,投資者在投資時應更加看重底層資產是否和自己的風險偏好相匹配,以及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此外在投資策略上注意低買高賣、關注流動性和跟蹤誤差,往往可以穩(wěn)健地獲取超額收益。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投資環(huán)境下,只要選對產品并掌握正確的理財方法,投資者仍然可以獲得穩(wěn)定且不錯的收益,實現資產的有效增值。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投資經驗豐富與否,投資者最好從專業(yè)大平臺購買理財產品,因為大平臺本身可對理財產品的篩選和風控進行專業(yè)、嚴格的把關,安全性更高。
(編輯 白寶玉)
二季度基金賺錢榜發(fā)布 景順長城...2019-07-26 21:37
“高分紅+低波動”加持Smart Bet...2019-07-26 10:18
超額申購科創(chuàng)板新股被限 私募基...2019-07-26 05:40
第三方銷售機構:“產銷分離”大...2019-07-25 06:43
抓“大”放“小” 基金前十大重...2019-07-25 06:34
衛(wèi)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guī)進一步完善……[詳情]
| 11:14 | 京東11.11成交額再創(chuàng)新高:下單用... |
| 11:13 | 浙商期貨榮獲2024年度金融科技發(fā)展... |
| 11:07 | 2026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藥清... |
| 11:07 | 杭州傳智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
| 11:07 | 無錫市凱奇具身智能機器人科技有限... |
| 11:06 | 中石化(山西)煤層氣有限公司成立 |
| 11:06 | 龍巖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
| 11:06 | 江蘇省國金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 |
| 11:05 | 香港交易所對迅清結算控股進行戰(zhàn)略... |
| 11:01 | 華鑫證券在上交所發(fā)行首筆科技創(chuàng)新... |
| 11:01 | 航行銳啟(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
| 11:00 | 無錫軟通能源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成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