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通訊員 魏小江
糧食安全,根基在田。在四川巴中市恩陽區(qū)“天府糧倉”農業(yè)示范園的建設工地上,機械穿梭作業(yè),田壟輪廓漸顯。這片規(guī)劃中的5萬畝現代化智慧農田,正在農發(fā)行巴中市分行1.1億元信貸資金的支持下,從“規(guī)劃藍圖”走向“現實”。
信貸“先手棋” 為“天府糧倉”建設注入活水
“項目剛啟動時,設施規(guī)劃、土地平整都需要大筆資金,農發(fā)行的貸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巴中市恩陽區(qū)“天府糧倉”農業(yè)示范園負責人介紹稱,從項目立項開始,農發(fā)行巴中市分行就主動對接、全程跟進。截至目前,該分行已先后投放1.1億元貸款。
資金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需求轉。政策性金融的全程介入,讓示范園在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等基礎工作中底氣十足,確保了項目建設進度按計劃推進。
田疇“大改造” 讓零散地塊蛻變?yōu)樨S產沃土
站在巴中市恩陽區(qū)“天府糧倉”農業(yè)示范園的高處眺望,曾經高低錯落的坡地、大小不一的“巴掌田”,正通過機械作業(yè)逐步歸并整合。在政策性金融資金的保障下,上萬畝土地系統性整治工作有序推進:打破了田埂界限、填平了溝壑、推平了坡地,連片規(guī)整的田塊漸次成型。
“這些田塊寬度、平整度都有標準,就是為了適應大型農機作業(yè)。”施工人員介紹道,目前示范園已完成近3萬畝土地的初步整治,下一步將同步開展土壤采樣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實施有機肥施加、結構優(yōu)化等改良措施。未來,這些曾經的低產田,通過科學改造后,將升級為保水保肥、易耕易種的豐產田。
設施“強筋骨” 織密現代農耕保障網
在巴中市恩陽區(qū)“天府糧倉”農業(yè)示范園的規(guī)劃藍圖上,水利、交通、智慧系統等基礎設施布局清晰,勾勒出現代化農業(yè)發(fā)展的輪廓。目前,80余公里的田間排灌渠正分段施工,建成后將形成“旱能灌、澇能排”的灌排體系,有效抵御旱澇災害。170公里的生產路正穩(wěn)步鋪設,將極大方便農業(yè)生產資料的運輸和農產品的輸出,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保障糧食安全,既要藏糧于地,也要藏糧于技。我們的信貸支持,就是要幫助示范園把‘地’筑牢、把‘技’建強。”農發(fā)行巴中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xù)跟蹤項目建設進度,根據土地整治、設施完善、科技落地等不同階段需求,精準對接后續(xù)資金,確保政策性金融活水持續(xù)助力項目建設。
隨著金融支持的不斷加碼,這片承載著糧食安全使命的土地,終將建成集高效種植、科技示范、產業(yè)融合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yè)樣板,全力筑牢川東北糧食安全屏障。
(編輯 汪世軍 才山丹)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